夫妇后悔送养女儿寻女30年
广安夫妇三十年寻女记
一、事件溯源
在1992年,四川广安的毛某和蒲某夫妇因经济压力和抚养重担,将新生的二胎女儿小毛送往上海的一户期盼孩子的家庭。次日的他们便陷入了深深的后悔之中,试图追回女儿却未能如愿。这对夫妇从此踏上了长达三十年的寻女之路,足迹遍布上海及全国各地。
二、漫漫寻亲路的关键时刻
这对夫妇曾尝试多种方式寻找女儿,如发布寻人启事、在福利院守候,甚至参加寻亲大会,但三十年过去了,仍无女儿的音讯。直到2022年7月,他们向绵阳市公安局求助。警方通过DNA数据库比对技术,成功锁定了上海的杨女士为他们的疑似亲生女儿。经过复核鉴定,这一消息得到了确认。杨女士因不知道自己身世,初期对认亲持拒绝态度。警方经过长达半年的沟通和劝导,最终在2023年元宵节促成了一场视频认亲。
三、认亲现场的情感纠葛与社会舆论
视频认亲的过程中,蒲某痛哭并向女儿道歉:“别恨妈妈”。杨女士情感复杂,没有明确表态是否接受父母。这一事件在社会舆论中引起了广泛关注。从法律层面看,父母未履行抚养义务却主张血缘亲情权利,凸显了《民法典》赡养条款的“时间错位”问题。而从情感层面看,养父母家庭付出了30年的养育之恩,杨女士面临着双重亲情的抉择。
四、事件的社会启示
这一事件不仅凸显了科技在寻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,也引发了对现行收养制度的深入思考。DNA数据库和刑侦技术的结合成为解决陈年寻亲案的关键。这一事件也提醒我们,需要完善收养法规,明确送养反悔期、收养家庭权益保护等细则。
未来,我们期待一个更加完善的法律体系和社会环境,让类似的家庭悲剧不再上演,让每一个寻找亲人的家庭都能得到圆满的结果。也祝愿杨女士能在未来的日子里,能够找到自己的幸福之路,处理好与两个家庭之间的关系,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。